檐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25頁,第12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56頁,第2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03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余廉切;《正韻》:移廉切,𡘋音鹽。《說文》:㮰也。【徐曰】俗作簷,非是。《禮・明堂位》:復廟重檐。【註】重檐,外檐下壁復安板檐以避風雨。見梠字註,又見樀字註。
义又,別作櫩。何晏〈景福殿賦〉:飛櫩翼以軒翥。
义《韻會》:又作。揚子《方言》:秦謂之桷,齊謂之。
音又,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𡘋都濫切,音擔 —— 通作檐。《管子・七法篇》:不明于則而欲出號令,猶檐竿而欲定其末㊟〔「檐竿」前脫「立朝夕於鉉均之上」八字。《管子・七法篇》原文作:不明於則而欲出號令,猶立朝夕於鉉均之上,檐竿而欲定其末〕。
义又,星名。《爾雅・釋天》:河鼓謂之牽牛。【郭註】荆楚人呼牽牛星爲檐鼓。檐者,荷也。
注解
〔檐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中,康熙部首是木部。
〔檐〕字拼音是y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木、詹,五行属木。
〔檐〕字造字法是形声。从木,詹( zhān )声。本义是屋檐。
〔檐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án] ⑴ 房顶伸出墙壁的部分⑵ 覆盖物的边沿或伸出的部分
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