歟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370頁,第7字
同文書局本: 第573頁,第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522頁,第7字
音《廣韻》:以諸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羊諸切,𡘋音余。《說文》:安氣也。【徐曰】氣緩而安也。俗以爲語末之辭。班固〈明堂〉詩:猗歟緝熙,允懷多福。王粲〈登樓賦〉:昔尼父之在陳兮,有歸歟之歎音。
义經傳通作與。《禮・祭義》〔註〕:與者,不執定之辭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余呂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演女切,𡘋音與。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羊茹切,音豫 —— 義𡘋同。
音《正字通》:歟無羽、豫二音,《字彙》又音羽、又音豫,義同。不知羽爲與之本音,卽賜與之與;豫爲與之轉音,卽《魯論》吾其與聞之與。與字轉平借作歟,義通歟;溷借上去二聲同「與」,則難通也。〇【按】此言誠是,因諸韻書相沿日久,故兩存之。
义《說文》或書作欤。
注解
〔歟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欠部。
〔歟〕字拼音是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與、欠。
〔歟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见“欤”。
歟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歟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