髃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468頁,第29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50頁,第17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45頁,第35字
音《廣韻》:遇俱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元俱切,𡘋音虞 —— 與腢同。《說文》:肩前也。《詩・小雅・大庖》不盈〔傳〕:自左膘而射之達於右腢爲上殺。【釋文】腢,本亦作髃,謂肩前兩閒骨。
音又,《廣韻》:五口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語口切,𡘋音偶。又,《集韻》:吾回切,音嵬。又,五公切,音㟅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髃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上,康熙部首是骨部。
〔髃〕字拼音是yú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骨、禺。
〔髃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yú] ⑴ 肩前骨;肩头。⑵ [肩~]针灸穴位名。
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髃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