氏

复制

shì ㄕˋzhī

正文・辰集下氏部4画
康熙字典

正文辰集下

氏部

4画

U+6C0F

氏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1427頁,第2

同文書局本: 第597頁,第18

標點整理本: 第547頁,第45

唐韻》:承旨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、《正韻》:上紙切,𡘋音是 —— 氏,族也。白虎通》:有氏者何?貴功德、下伎力,所以勉人爲善也。左傳・隱八年》:天子建德,因生以賜姓,胙之土而命之氏;諸侯以字爲諡,因以爲族,官有世功,則有官族,邑亦如之。【疏】釋例曰:別而稱之謂之氏,合而言之則爲族。趙彥衞《雲麓漫抄》:姓氏後世不復別,但曰姓某氏,雖史筆亦然。按,姓者,所以統系百世,使不別也;氏者,所以別子孫所自出。如周姓姬氏,所以別子孫,如魯、衞、毛、耼、邗、晉、應、韓之分;若夫《》云黃帝堯舜氏作,堯舜雖非姓氏,既是天子,當一代,稱曰堯舜氏,義亦通。此又不拘姓氏之例。柳芳論氏族:氏於國則齊、魯、秦、吳,氏於諡則文、武、成、宣,氏於官則司馬、司徒,氏於爵則王孫、公孫,氏於字則孟孫、叔孫,氏於居則東門、北郭,氏於志則三馬、五鹿,氏於事則巫、乙、匠、陶。

又,古者貴有氏、賤無氏,故其詛辭有曰墜命亡氏,言奪爵失國也。〈詛辭〉見《左傳・襄十一年》。

又,婦人例稱氏。儀禮・士昏禮》:祝吿婦之姓,曰某氏來歸。

又,樂氏,津名,在鄭。左傳・襄二十六年》:涉於樂氏。

又,元氏、猗氏、盧氏、尉氏,皆縣名。廣輿記》:元氏屬常山,今屬眞定府;猗氏屬河東,今屬平陽府;盧氏本漢縣,今屬河南府;尉氏本秦縣,今屬眞定府。

師古《漢書註》:凡地名稱某氏者,皆謂因之而立名,如尉氏、左氏、緱氏、禺氏之類。

又,以氏名其物。大戴記》:蘭氏之根,櫰氏之苞。

又,姓。〈吳志〉有氏儀,後攺姓是。

又,猛氏,獸名。司馬相如〈上林賦〉:鋋猛氏。郭璞曰:今蜀中有獸,狀似熊而小,毛淺有光澤,名猛氏。

又,《說文》:巴蜀山名岸脅之旁著欲落墮者曰氏。氏崩聞數百里。揚雄〈解嘲〉:響若氏隤。〇【按】今〈揚雄傳〉作𨸝。玉篇》亦云:巴蜀謂山岸欲墮曰氏,崩聲也,承紙切。又,《元包經》剝屵氏,傳曰:山崩於地也。【註】屵,音蔡;氏,音支,與《說文》、《玉篇》義同而音異。

又,《集韻》:掌是切,音紙 —— 姓也,義同上(同「𣱄」)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章移切;《正韻》:旨而切,𡘋音支 —— 月氏,西域國名,在大宛西。史記・大宛傳》有大月氏、小月氏,亦作月支。

又,閼氏,單于后名。史記・韓王信傳》:上乃使人厚遺閼氏。【註】閼音燕,氏音支。

又,烏氏,縣名。史記・酈商傳》:破雍將軍烏氏。【註】烏音於然反,氏音支 —— 縣名,屬安定。前漢・地理志》作閼氏。又,《史記・貨殖傳》:烏氏倮。【註】韋昭曰:烏氏,縣名:倮,名也。索隱》以烏氏爲姓,非是。

又,《廣韻》:子盈切;《集韻》:咨盈切,𡘋音精 —— 狋氏,縣名。前漢・地理志》:代郡有狋氏縣。【註】孟康曰:狋音拳,氏音精。

亦作𠂩。古今印史》:𠂩,承旨切,族下所分也。古者,姓統族,族統𠂩。適出繼位之餘,凡側出者,皆曰𠂩。故爲文從側出以見意。

卷目考證・辰集下 部首氏部

愛日堂藏本: 第347頁,第1

同文書局本: 第1654頁,第4

《趙彥衞・雲麓漫抄》如魯衞毛耼邗晉應韓之分。

謹照原文邗改邘。

《史記・貨殖傳》烏氏倮。

謹照原文鳥改烏。

注解

〔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辰集下,康熙部首是氏部

〔氏〕字是多音字,拼音是shì、zhī,独体字,五行属

〔氏〕字造字法是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。是“支”的本字。本义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。

〔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shì] ⑴ 古代“姓”和“氏”分用。姓是总的,氏是分支,后来姓和氏不分,可以混用。⑵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,后称呼名人、专家 [zhī] ⑴ 〔阏( yān )~〕见“阏”。⑵ 〔月~〕见“月”。

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