沌

复制

dùn ㄉㄨㄣˋ

正文・巳集上水部8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巳集上

水部

8画

U+6C8C

沌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1459頁,第5

同文書局本: 第610頁,第10

標點整理本: 第558頁,第4

廣韻》:徒損切;《集韻》:杜本切;《正韻》:徒本切,𡘋音囤 —— 混沌,元氣未判也。亦作渾沌。揚子《太𤣥經》:渾沌無端,莫見其根。

又,不開通之貌。莊子・應帝王》:中央之帝爲渾沌。【註】渾沌,無孔竅也。

又,渾沌,四兇之一,卽讙兜也。本獸名。神異經》:崑崙有惡獸,名曰渾沌。

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徒渾切,音屯 —— 水勢也。枚乗〈七發〉:沌沌混混,狀如奔馬。【註】波相隨貌。

又,《博雅》:混混沌沌,轉也。孫子・兵勢篇》:渾渾沌沌,形圓而不可敗。

又,《集韻》:殊倫切,音淳 —— 與純同,粹也。

又,都困切,音頓 —— 與忳同,愚貌。老子《道德經》「忳忳兮」,或作沌。

又,柱兗切,音篆 —— 水名,在江夏。水經注》:涉水,又逕沌水口〔涉水當為沔水,「又」下「逕」上脫一「東」字。原文作:沔水又東,逕沌水口〕,水南通縣之太白湖,湖水東南通江,又謂之沌口。又,有沌陽縣,處沌水之陽,故名。

注解

〔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上,康熙部首是水部

〔沌〕字拼音是dù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氵、屯,五行属

〔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dùn] ⑴ 〔混( hùn )沌〕见“混”。⑵ 〔~~〕➊水势汹涌的样子;➋浑沌无知的样子。

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