燂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627頁,第10字
同文書局本: 第682頁,第4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32頁,第10字
音《廣韻》:似鹽切;《集韻》:慈鹽切,𡘋音潛。《說文》:火𤍽也。《博雅》:煗也。《禮・內則》:五日則燂湯請浴。【釋文】燂,溫也。
义又,《玉篇》:灰爛也。《周禮・冬官・考工記・弓人》:撟角欲孰于火而無燂。【註】燂,炙爛也。
义又,《新書・官人篇》:雖王公大人,孰能無悇燂養心而巔一視之。
音又,《集韻》:徐心切,音尋 —— 火孰物也。或作燖、燅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徒含切;《集韻》:徒南切,𡘋音覃。《廣韻》:火𤑔也。
音又,《唐韻》:徐鹽切;《集韻》:徐廉切,𡘋音撏。《集韻》本作燅。詳後燅字註。《說文》本作𤓠。
注解
〔燂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巳集中,康熙部首是火部。
〔燂〕字拼音是tán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火、覃。
〔燂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tán] ⑴ 烧热:“五日则~汤请浴。”⑵ 烤烂:“挢角欲孰于火而无~。”
燂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燂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