魼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3514頁,第3字
同文書局本: 第1467頁,第8字
標點整理本: 第1464頁,第9字
音《唐韻》:去魚切;《集韻》:丘於切,𡘋音墟。《說文》:魚也。《類篇》:一曰比目魚。《前漢・司馬相如傳》:禺禺魼鰨。【註】魼,比目魚也。狀似牛脾,細鱗,紫色,兩相合乃得行。
义又,《山海經》:柢山有魚焉,其狀如牛,蛇尾,有翼有羽在脅下,曰魼魚。《玉篇》亦作鰈,《類篇》或作鱋。
音又,《廣韻》:吐盍切;《集韻》:託盍切,𡘋音榻。又,《集韻》:迄業切,音脅 —— 義𡘋同。
注解
〔魼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亥集中,康熙部首是魚部。
〔魼〕字拼音是qū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魚、去。
〔魼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qū] ⑴ 比目鱼。
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魼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