璏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770頁,第1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41頁,第23字
標點整理本: 第693頁,第12字
音《唐韻》、《集韻》𡘋直例切,音滯。《說文》:劒鼻玉飾也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碎玉劒璏。
音又,《廣韻》、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𡘋于歲切,音衞 —— 義同。
义又,通作衞。《前漢・匈奴傳》賜單于玉具劒〔註〕:標首鐔衞用玉。師古曰:劒口旁橫出曰鐔,鼻曰衞,與璏同。
音又,通作瑑。《前漢・王莽傳》:美玉可滅瘢,欲獻其瑑。【註】瑑作璏,本音篆,雕刻也,古字通用。《正字通》:按,〈莽傳〉進玉瑑于孔休。服虔曰:瑑,音衞。蘇林曰:劒鼻。皆未詳璏譌作瑑。師古曰:瑑字本作璏,从玉,彘聲,後轉寫者譌瑑自雕瑑字。師古說是。
音又,《集韻》:王伐切,音越 —— 義同。
义《類篇》亦作㻰。
注解
〔璏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上,康熙部首是玉部。
〔璏〕字拼音是zhì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⺩、彘。
〔璏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zhì] ⑴ 玉制剑鼻。
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璏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