痤

复制

cuó ㄘㄨㄛˊ

正文・午集中疒部12画
康熙字典

正文午集中

疒部

12画

U+75E4

痤的康熙字典

康熙字典原文

武英殿刻本: 第1854頁,第13

同文書局本: 第774頁,第17

標點整理本: 第728頁,第29

唐韻》:昨禾切;《集韻》:徂禾切;《正韻》:才何切,𡘋音矬。說文》:小腫也。一曰族絫。【徐曰】今別作瘯蠡,非是。玉篇》:癤也。博雅》:痤,癰也。韓非子・六反篇》:彈痤者痛,飲藥者苦。後漢・律曆志》:白露晷長六尺二寸八分,當至不至,多病痤疽泄。山海經》:金星之山多天嬰,其狀如龍骨,可以已痤。【註】癰,痤也。

又,人名。史記・秦本紀》:與魏晉戰少梁,虜其將公孫痤。

注解

〔痤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

〔痤〕字拼音是cuó,左右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坐,五行属

〔痤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 [cuó] ⑴ 〔~疮〕一种皮肤病,俗称“粉剌”。⑵ 痈

痤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痤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