瘌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859頁,第4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76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30頁,第33字
音《唐韻》:盧達切;《集韻》:郎達切,𡘋音剌。《說文》:楚人謂藥毒曰痛瘌。《博雅》:瘌,痛也。揚子《方言》:凡飲藥傅藥而毒,南楚之外謂之瘌。
义又,《玉篇》:辛也。
义又,《廣韻》:癆瘌不調。
义又,《集韻》:傷也、疥也。或作癩。
音又,《集韻》:落蓋切,音賴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瘌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瘌〕字拼音是là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剌,五行属火。
〔瘌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là] ⑴ 〔~痢〕生在人头上的皮肤病。亦称“秃疮”。⑵ 〔疤~〕见“疤”。
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