癖的康熙字典
康熙字典原文
武英殿刻本: 第1870頁,第8字
同文書局本: 第781頁,第21字
標點整理本: 第736頁,第13字
音《廣韻》:芳辟切;《集韻》、《韻會》:匹辟切;《正韻》:匹亦切,𡘋音僻。《玉篇》:食不消。《廣韻》:腹病。《增韻》:瘕癖,腹積聚。方書:小兒有癖疾,始如錢大,發熱,漸長如龜,如蛇,如猪,肝内有血孔通貫,外有血筋盤固,其筋直通背脊,下與臍相對,有動脉處,爲癖疾之根。《抱朴子・極言卷》:飲過則成痰癖。
义又,《正字通》:嗜好之病。《晉書・杜預傳》:臣有《左傳》癖。白居易詩:人皆有一癖,我癖在章句。
音又,《廣韻》:普擊切;《集韻》:匹歷切,𡘋音霹 —— 義同。
注解
〔癖〕字收录于《康熙字典》正文・午集中,康熙部首是疒部。
〔癖〕字拼音是pǐ,半包围结构,可拆字为疒、辟,五行属水。
〔癖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:㈠ [pǐ] ⑴ 对事物的偏爱成为习惯⑵ 中医指饮水不消的病。⑶ 古同“痞”,痞块。
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字词网整理。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