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諸市切頁碼第49頁,第16字續丁孫
止
下基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凡止之屬皆从止。
附注徐灝注箋:「凡从止之字,其義皆為足趾。許以為象艸木出有址,殆非也。考阮氏《鐘鼎款識・父丁卣》有足跡,文作止,正象足趾之形……三趾者,與手之列多略不過三同例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三反切只耳反頁碼第145頁,第3行,第1字述
下也。象艸木出有址,故以止爲足。凡止之屬,皆從止。
鍇注臣鍇曰:「艸木初生,根榦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二上反切諸市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67頁,第1字許惟賢第118頁,第5字
下基也。
段注與丌同部同義。
象艸木出有阯。
段注止象艸木生有阯。屮象艸木初生形。𡳿象艸過屮枝莖益大。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。
故㠯止爲足。
段注此引伸假借之法。凡以韋爲皮韋,以朋爲朋黨,以來爲行來之來,以西爲東西之西,以子爲人之偁皆是也。以止爲人足之偁與以子爲人之偁正同。許書無趾字。止卽趾也。詩麟之止。易賁其止,壯于前止。《士昏禮》北止。注曰:止,足也。古文止爲趾。許同鄭从今文。故不錄趾字。如从今文名,不錄古文銘也。或疑銘趾當爲今文。名止當爲古文。周尚文。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於《倉頡》者。故名止者,古文也。銘趾者,後出之古文也。古文禮今文禮者,猶言古本今本也。古本出於周,從後出之古文。今本行於漢,轉從冣初之古文。猶𣜩楷之體,時或有捨小篆用古籒體者也。諸市切。一部。
凡止之屬皆从止。
白话解释
止,底部的基础。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,所以古人用“止”表示“足”。 所有与止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止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之,上像五個腳趾省作三個,餘像腳掌、腳跟,屬象形。金文對照甲文字形,大同小異,只是腳跟邊緣的線向右延申,稍失其形。戰國文字二例,不離甲、金文之形。篆文顯承於金文。隸書二例,一全據篆文為形;一大腳趾變為橫線,自失其形,而楷書之止,即沿自後者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93頁,第8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141頁,第2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19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67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60頁,第22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209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376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935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321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38頁,第20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66頁,第12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511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2381頁【補遺】第16336頁【後編】第1823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644頁,第4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144頁【崇文】第573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191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09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75頁,第6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二冊,第232頁,第5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165頁,第6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