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頁碼第128頁,第8字續丁孫
骨
肉之覈也。从冎有肉。凡骨之屬皆从骨。
附注林義光《文源》:「冎者,骨形。象肉附於冎。」饒炯部首訂:「冎即骨之象形字,因形不顯義,而骨乃加肉以箸之也。人身惟頭多骨,故篆象人頭隆骨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八反切古沒反頁碼第331頁,第3行,第1字述
肉之覈也。從冎有肉。凡骨之屬,皆從骨。
鍇注臣鍇曰:「覈,核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忽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第656頁,第2字許惟賢第293頁,第1字
肉之覈也。
段注《西部》而。覈,實也。肉中骨曰覈。蔡邕注《典引》曰:肴覈,食也。肉曰肴。骨曰覈。《周禮》。丘陵,其植物宜覆物。注云:核物,梅李之屬。《小雅》。殽核維旅。箋云:豆實菹醢也。籩實有桃梅之屬。按覈核古今字。故《周禮》經文作覈注文作核。古本皆如是。詩殽核,蔡邕所據《魯詩》作肴覈。梅李謂之覈者,亦肉中有骨也。
从冎。有肉。
段注去肉爲冎。在肉中爲骨。古忽切。十五部。
凡骨之屬皆从骨。
白话解释
骨,肌肉所依附的坚硬组织。采用“冎”作字根,像是“冎”的框架上长有肌肉。所有与骨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骨”作边旁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三例,均像人骨的樣子,僅繁簡不同而已,屬象形。戰國文字第一例,上像骨形,下增「肉」為形,以示為「人骨」;第二例和第一例相同,僅在骨內增添紋路,更像骨形,篆文即承此形而來,由象形演變成從肉、冎聲,而聲符表義。隸書承自篆文之形,僅骨紋不同而已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楷書之形又貼近篆文之形。自戰國文字以下諸形,都以肉為形,以冎為聲。在六書中屬於形聲。
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254頁,第3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338頁,第4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265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68頁,第6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60頁,第7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569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983頁,第3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314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826頁,第2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01頁,第8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64頁,第8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274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4423頁【補遺】第16662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514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337頁【崇文】第1345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49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337頁,第1字 |
18 | 古字詁林 | 第四冊,第405頁,第3字 |
19 | 古字釋要 | 第423頁,第2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