黍

复制

shǔ ㄕㄨˇ

卷七黍部12画
说文解字

卷七

黍部

12画

U+9ECD

舒呂切

黍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舒呂切頁碼231頁,第13

黍禾屬而黏者也。以大暑而穜,故謂之黍。从禾,雨省聲。孔子曰:「黍可爲酒,禾入水也。」凡黍之屬皆从黍。

附注段玉裁據《廣韻》改作:「黍可為酒,故从禾入水也。」羅振玉《增訂殷虛書契考釋》:「(甲骨文)或省水。黍為散穗,與稻不同,故作(散開)之狀以象之。」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十三反切叔吕反頁碼594頁,第3行,第1

黍禾屬而黏也。以大暑而穜,故謂之黍。從禾,雨省聲。孔子曰:「黍可以爲酒,禾入水也。」凡黍之屬,皆從黍。

鍇注臣鍇曰:「此秝黍也。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七上反切舒呂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316頁,第1許惟賢575頁,第3

黍

段注許云雨省聲。則篆體當如是。引孔子曰者。其別說也。

禾屬而黏者也。

段注《九穀攷》曰:以禾況黍。謂黍爲禾屬而黏者。非謂禾爲黍屬而不黏者也。禾屬而黏者黍。禾屬而不黏者𪎭。對文異。散文則通偁黍。謂之禾屬。要之皆非禾也。今山西人無論黏與不黏統呼之曰𪎭黍。太原以東則呼黏者爲黍子。不黏者爲𪎭子。黍宜爲酒,爲羞籩之餌餈,爲酏粥。𪎭宜爲飯。禾黍稻稷各有黏不黏二種。按黍爲禾屬者。其米之大小相等也。其𥝩異。禾穗下垂如椎而粒聚。黍𥝩略如稻而舒散。

㠯大暑而穜。故謂之黍。

段注大衍字也。《九穀攷》曰:伏生《尙書大傳》、《淮南》、《劉向・說苑》皆云:大火中種黍菽。而呂氏《春秋》則云:日至樹麻與菽。麻正𪎭之誤。又《夏小正》。五月初昏大火中種黍菽糜。糜字因下文誤衍。諸書皆言種黍以夏至。《說文》獨言以大暑。葢言種暑之極時。其正時實夏至也。玉裁謂。種植有定時。古今所同。非可叚借。許書經轉寫妄增一字耳。以暑種故謂之黍。猶二月生,八月孰得中和。故謂之禾。皆以曡韵訓釋。

从禾。雨省聲。

段注舒呂切。五部。

孔子曰:黍可爲酒。

段注如稬與秫皆宜酒。

故从禾入水也。

段注依《廣韵》補故从二字。此說字形之異說也。凡云孔子曰者,通人所傳。以禾入水不見其必爲酒。故先雨省聲之說。而禾入水會意之說次之。今之隷書則从禾入水。不从雨省。

凡黍之屬皆从黍。

白话解释

黍,禾属而软黏的谷物之一。因为在大暑时节播种,所以称为谐音的“黍”。字形采用“禾”作边旁,用有所省略的“雨”作声旁。 孔子说:“黍可酿酒,禾谷入水。”所有与黍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黍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之,純像帶有黏性的穀類植物。另一形作,緣於黍可釀酒,故增水為形。金文作,改從禾形,以表植物,則為戰國文之形所承繼。篆文作,以從禾、雨構形,而雨為水之誤,則頗失其義。隸書三例,或從雨,或從米,或從禾,則益悖原形。楷書之形,沿自篆文以定體。黍由禾、水二字構成,又和禾、水二字沒聲音關係,所以在六書中屬於異文會意。或以黍和水古聲同屬舌聲透紐,二字雙聲,以為形聲,可備一說。

工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455頁,第3字
2陳昌治本第582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448頁
4說文校箋第292頁,第7字
5說文考正第281頁,第5字
6說文今釋第1013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1733頁,第3字
8說文探原第3664頁,第3字
9說文集注第1492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179頁,第17字
11標注說文第288頁,第8字
12說文注箋第237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7258頁【補遺】第17087頁
14通訓定聲第1690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614頁【崇文】第2453頁
16說文句讀第944頁
17說文新證第578頁,第1字
18古字詁林第六冊,第668頁,第1字
19古字釋要第692頁,第2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