鬲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郞激切頁碼第85頁,第24字續丁孫
鬲
鼎屬。實五觳。斗二升曰觳。象腹交文,三足。凡鬲之屬皆从鬲。
䰛
鬲或从瓦。
㽁
漢令鬲从瓦厤聲。
附注徐鍇繫傳:「上頸也,腹交文謂其刻飾也。」王筠句讀:「字之上象脣,銘往往在脣……皆外象其形,內象其文,下象其足,小篆斷為三截,不甚象也。」楊樹達《積微居小學述林・釋甬》:「鬲為純象形文,䰛為加義旁字,㽁則純形聲字也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六反切連的反頁碼第236頁,第2行,第1字述
鼎屬也,實五觳,斗二升曰觳。象腹交文,三足。凡鬲之屬,皆從鬲。
鍇注臣鍇曰:「上頸也。腹交文,謂其刻飾也。五觳,六斗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36頁,第4行,第1字述
漢令鬲從瓦厤聲。
鍇注臣鍇曰:「漢中蜀地以瓦爲之也。」
反切………頁碼第236頁,第4行,第2字述
鬲或從瓦。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三下反切郞激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441頁,第3字許惟賢第199頁,第3字
鼎屬也。
段注《釋器》曰:鼎款足者謂之鬲。
實五觳。
段注《考工記》。陶人爲鬲。實五觳。厚半寸。脣寸。
𣁬二𦫵曰觳。
段注大鄭云:觳受三豆。後鄭云:觳受𣁬二𦫵。按《瓬人》職云:豆實三而成觳。大鄭本之。今俗本譌爲觳受三𣁬。誤甚。許必言觳所受者。《角部》觳下無此義也。魏三體石經以鬲爲大詰嗣無疆大歷服之歷。同在十六部也。
象腹交文三足。
段注上象其口。㐅象腹交文。下象三足也。《考工記圖》曰款足。按款足,郭云曲腳。《漢・郊祀志》則云鼎空足曰鬲。釋款爲空。郞激切。十六部。
凡鬲之屬皆从鬲。
鬲或从瓦。
段注《楚世家》。楚武公曰:居三代之傳器。登三翮六翼以高世主。小司馬曰:翮亦作䰛。同音歷。三翮六翼謂九鼎。空足曰翮。翼卽耳。事見《爾雅》。按翮者䰛之假借字。翼者釴之假借。九鼎,款足者三,附耳於外者六也。《爾雅》曰:鼎,款足謂之鬲。附耳外謂之釴。
《漢令》鬲。从瓦。厤聲。
段注謂載於令甲令乙之鬲字也。樂浪挈令織作𥿮。
白话解释
字形解说
甲骨文之,像開口、器頸、器腹、三足之器。另一例作,像有蓋、頸、腹、三足之器。金文二例,大體和甲文第二例相同,只是多了些飾紋,不影響其音、義。篆文作,沿於甲文第二例以及金文之形,甚為明顯,只是其器蓋、器腹和器頸脫離,稍失其形。隸書作,繼自篆文之形,上增一點,純屬飾畫。楷書之形,則又貼近篆文之。以上諸形,都據具體的實象造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170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240頁,第5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190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116頁,第9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110頁,第3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391頁,第3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672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1563頁,第1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573頁,第1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69頁,第23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116頁,第16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863頁,第1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3350頁【補遺】第16495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2137頁,第5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238頁【崇文】第949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334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189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127頁,第4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三冊,第289頁,第3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296頁,第7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