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的说文解字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居音切頁碼第166頁,第5字續丁孫
今
是時也。从亼从乁。乁,古文及。
附注按:甲骨文、金文像鈴有鈕有舌之形。
附注《說文新證》:「裘錫圭《說文小記・說去今》以為甲骨文从『曰』而倒置,表示閉口不言之意。其說可從。字或作亼,也是从口而倒置,表示閉口不言之意。其後字形大體繼承甲骨,只是末筆彎曲與否的不同。」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卷别卷十反切居斟反頁碼第414頁,第4行,第2字述
今
是時也。從亼、。,古文及。
鍇注臣鍇曰:「亼、皆今也。會意。」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卷别卷五下反切居音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889頁,第3字許惟賢第394頁,第10字
是時也。
段注今者對古之偁。古不一其時。今亦不一其時也。云是時者。如言目前。則目前爲今。目前已上皆古。如言趙宋。則趙宋爲今。趙宋已上爲古。如言魏晉。則魏晉爲今。魏晉已上爲古。班固作《古今人表》。漢人不與焉。而謂之古今人者,謂近乎漢者爲今人。遠乎漢者爲古人也。作《古今人表》者所以補《漢書》之所無。存漢已前之厓略也。亦謂三皇至漢以前迭爲古今人也。古今人用字不同,謂之古今字。張揖作《古今字詁》是也。自張揖已後。其爲古今字又不知幾更也。古今音之不同近世言之冣詳。自商周至近世,不知凡幾古今也。故今者,無定之䛐。約之以是時則兼賅矣。《召南》傳曰:今,急辭也。今急㬪韵。
从亼乁。
段注會意。乁,逮也。乁亦聲。居音切。七部。
乁,古文及。
段注見《又部》。
白话解释
今,此时。字形采用“亼、乁”。“乁”,这是古文写法的“及”。
字形解说
甲骨文作,從亼,像屋脊之形,「一」像陰影之形。表示屋宇下的陰影。金文承之,下體短橫畫,變作短鉤形,並與屋脊形相接。戰國文字承之,上體屋脊形變作二「人」形,已失其原形,下體亦與屋脊形相接。篆文承自甲文,下體短畫變作短鉤,並與屋脊分離。隸書二例承自篆文,下體略有變異。楷書承襲篆文,下體直鉤變作左傾而定體。在六書中屬於合體象形。
工字的相关索引
# | 书籍 | 索引 |
---|---|---|
1 | 汲古閣本 | 第329頁,第5字 |
2 | 陳昌治本 | 第428頁,第6字 |
3 | 黃侃手批 | 第334頁 |
4 | 說文校箋 | 第212頁,第7字 |
5 | 說文考正 | 第205頁,第1字 |
6 | 說文今釋 | 第727頁,第4字 |
7 | 說文約注 | 第1277頁,第2字 |
8 | 說文探原 | 第2858頁,第2字 |
9 | 說文集注 | 第1067頁,第3字 |
10 | 說文標整 | 第130頁,第19字 |
11 | 標注說文 | 第210頁,第17字 |
12 | 說文注箋 | 第1679頁,第2字 |
13 | 說文詁林 | 第5421頁【補遺】第16798頁 |
14 | 通訓定聲 | 第362頁,第1字 |
15 | 說文義證 | 第436頁【崇文】第1741頁 |
16 | 說文句讀 | 第653頁 |
17 | 說文新證 | 第440頁,第1字 |
18 | 章授筆記 | 第220頁,第8字 |
19 | 古字詁林 | 第五冊,第387頁,第1字 |
20 | 古字釋要 | 第524頁,第3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