午

复制

ㄨˇ

卷十四午部4画
说文解字

卷十四

午部

4画

U+5348

疑古切

午的说文解字

《说文解字》(大徐本)

徐铉 (宋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頁碼493頁,第2

午啎也。五月,陰气午逆陽。冒地而出。此與矢同意。凡午之屬皆从午。

附注郭沫若《甲骨文字研究》以為甲骨文「午」字「疑當是索形,殆馭馬之轡也」。而金文「誤以為杵形而譌變」。

《说文解字系传》(小徐本)

徐锴 (南唐)

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偶古反頁碼1147頁,第6行,第1

午啎也。五月陰气午逆陽,冒地而出也。此與矢同意。凡午之屬,皆從午。

鍇注臣鍇曰:「人爲陽,一爲地,丨爲陰气貫地,午逆陽也,五月陽極而陰生。仵者,正衝之也,矢亦象衝逆也。《律厤志》曰:『咢布於午。』」

《说文解字注》(段注本)

段玉裁 (清代)

卷别卷十四下反切疑古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982頁,第1許惟賢1294頁,第2

午啎也。

段注啎者,屰也。

五月侌气啎屰昜。冒地而出也。

段注啎屰各本作午逆。今正。《律書》曰:午者,陰陽交。故曰午。《律曆志》曰:咢布於午。《天文訓》曰:午,仵也。陰氣從下上。與陽相仵逆也。《廣雅・釋言》。午,仵也。按仵卽啎字。《四月》純陽。五月一陰屰陽。冒地而出。故製字以象其形。古者横直交互謂之午。義之引申也。《儀禮》度而午。注云:一縱一横曰午。

象形。

段注各本無此二字。今補。

此與矢同意。

段注矢之首與午相似。皆象貫之而出也。疑古切。五部。

凡午之屬皆从午。

白话解释

午,逆反。在地支中,“午”代表五月,这时地里的阴气逆反阳气,从地面冒出。“午”字的造字方法与“矢”字的造字方法相同。所 有与午相关的字,都采用“午”作边旁。

字形解说

甲骨文、金文字形都像兩頭粗大而中間纖細的舂米棒槌。金文午字又寫作,則上下兩端已經形變而趨於線條化,為戰國文字、篆文之形所承襲。午字假借為地支的名稱之後,另轉注為「杵」字。在六書中屬於象形。

工字的相关索引

#书籍索引
1汲古閣本第977頁,第2字
2陳昌治本第1252頁,第3字
3黃侃手批第933頁
4說文校箋第654頁,第6字
5說文考正第587頁,第3字
6說文今釋第2175頁,第2字
7說文約注第3612頁,第1字
8說文探原第7260頁,第1字
9說文集注第3096頁,第1字
10說文標整第390頁,第5字
11標注說文第628頁,第4字
12說文注箋第5172頁,第1字
13說文詁林第14252頁【補遺】第18147頁
14通訓定聲第1559頁,第1字
15說文義證第1299頁【崇文】第5193頁
16說文句讀第2143頁
17說文新證第980頁,第1字
18章授筆記第614頁,第3字
19古字詁林第十冊,第1137頁,第1字
20古字釋要第1364頁,第2字